旅游產業是汕尾市發展“三大產業”的特色產業,早在2013年,省委省政府就根據汕尾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給予了全新定位,明確指出:要將汕尾“建設成為廣東省濱海旅游集聚區、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濱海城市。”當前,汕尾以規劃為引領,著力于推進全域旅游發展,尤其是在廣東大力發展濱海旅游的背景下,汕尾旅游的發展要成為重點區域。
做優存量,升級景區
廣東省濱海城市達14座,如何發展旅游才能獨樹一幟,才能做出汕尾特色?汕尾旅游除了以前提出“紅、藍、綠、古、特”,要兼顧紅色旅游、藍色濱海游、森林生態游及特色文化、古典旅游資源之外,當前全域旅游的要求下,汕尾更需要“特”.
因此,汕尾旅游以規劃為引領,著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;抓大項目招商,發揮項目龍頭作用,旅游局還隨著“汕尾旅游產業招商分局”的設立,近年來,汕尾旅游投資已頗見成效。汕尾旅游當前還強調要“做優存量”,抓好現有景區升級改造;力爭打造精品,打造區域性旅游線路。眾所周知,汕尾是歷史名人彭湃的故鄉,卻罕有人知道,汕尾也是馬思聰、鐘敬文等故里;汕尾還擁有皮影戲、正字戲、西秦戲、白字戲等9個國家級非物質遺產,28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;還有粵東第一名剎、閩南語系百姓的佛教信仰中心、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國家AAAA級景區---碣石玄武山旅游區,粵東地區媽祖文化傳播中心--鳳山媽祖旅游區等。
強化特色,美食當道
汕尾長達455公里的海岸線,遠離工業污染,沙灘潔凈,海域純美,海產品成為大品牌,尤其是紅海灣濱海旅游產業園區附近的海鮮大排檔,備受吃貨們青睞。而且,汕尾菜兼容了潮汕菜、客家菜、廣府菜等特色,且富原生態特色,做法自成一格,遂成汕尾名片。今年4月份,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辦的“美麗紅海灣攝影大賽暨紅海灣風光攝影展”已啟動,這成為進一步推介汕尾市濱海旅游風光,充分展示汕尾文明旅游新形象的一次歷練。
今年“中國旅游日”主場活動同期,紅海灣將舉辦首屆“海膽節”,借此將美食名片發揚光大。汕尾紅海灣中與“遮浪島”齊名的自然就是海鮮:海膽、馬鮫、石斑、龍蝦等,但尤對“海膽”情有獨鐘。廣東人無需遠涉重洋,在家門口便能大啖新鮮海膽,而且還有不同吃法,令吃貨們垂涎三尺。
對話
受訪者:汕尾市政協副主席、市旅游局局長呂珠龍
南都旅游:今年519中國旅游日的主會場放在汕尾舉辦,請問今年現場將有什么主題活動?
呂珠龍:汕尾有著“粵東旅游黃金海岸”之稱,歷史古跡和革命文物交相輝映的旅游資源特色顯著,今年5·19“中國旅游日”活動廣東旅游主會場設在汕尾市,我們將全力辦好主會場,充分展示汕尾旅游新亮點。主要特色是將組織自駕活動,邀請省內外旅行社、自駕俱樂部等旅游從業者前來踩線;現場還將進行非物質展演;另一個亮點是,同期將舉辦紅海灣“海膽”美食節,將汕尾獨特的美食、干凈純凈的水域美味推而廣之。
南都旅游:今年廣東旅游發展中“濱海旅游”是一大亮色,汕尾除了發揮濱海旅游資源稟賦之外,在促進全域旅游融合發展中有何高招?
呂珠龍:旅游業是一種綜合性產業,滲透力影響力強,汕尾正在加快旅游業與文化、海洋、農業、林業、體育和商貿的融合,如“海洋漁業+旅游”,目前已發展游艇、開發海島游、開展垂釣拉網捕魚等特色項目;利用互聯網+旅游+商貿平臺,重點推出“可塘珠寶”、“梅隴金銀”、“甲子貝雕”等特色項目;在“體育+旅游”方面,協辦了徒步、環品清湖馬拉松、沖浪、帆船及釣魚等活動及賽事,打造沙灘運動、海上運動。
南都旅游:汕尾如何做到淡旺季均衡發展?
呂珠龍:汕尾擁有廣東最多的海島,第二長的海岸線,進入夏季海濱一房難求;但海濱旅游相應的淡季不淡,因汕尾還擁有極好的20多處溫泉資源;還擁有全省最大的濕地群;紅色資源也頗有影響力,海豐縣是全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誕生地,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;有彭湃同志的故居、革命時期周恩來同志赴港渡海處等國家保護文物場地等,有均衡發展的底氣。
局長印象
科學規劃,配套先行
汕尾市政協副主席、市旅游局局長呂珠龍身兼兩職,態度和藹,謙虛,對汕尾旅游有著深刻理解,早在接任時寫下了《汕尾旅游業做大做強的對策思考》,洋洋灑灑,對汕尾發展濱海旅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、發展潛力等有著清晰的定位和見解。要發展汕尾旅游,除了資金,更需要的是城市整體的科學規劃,配套先行,才能吸引更多優質旅游項目落戶,吸引更多游客到汕尾“夏玩海、冬泡湯,一年四季享美食”的熱忱。